世界关公文化网按:中华武圣关公诞辰1850周年之际,特选登世界关公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辽宁著名画家刘艺先生的文稿,以飨各位热心读者。
关公以叱咤风云的神姿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以义薄云天的魅力让世人赞颂。在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关公忠义仁勇的精神一直是我们炎黄子孙继承的道统 。唐朝礼部尚书虞世南称赞关公是“利不动,爵不絷。威不屈,害不折。心耿耿,义烈烈。伟丈夫,真豪杰。纲常备,古今绝。”可谓恰如其分。
一、关公所具有的超人之勇
关公从起事涿郡,征战于徐、兖,奔走于冀、豫,立功于江、淮,战役于荆、楚,可谓神威赫赫,其勇猛实力是先决条件。
在以冷兵器为主要作战手段的时代,衡量、评价一员大将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本人的勇武素质:二是领兵打仗的能力。东汉末年,曹操、孙权、刘备三方及相关诸侯中,一流上将有几十人,但被用“虎”形容的为数不多,称“虎”就是非一般的勇猛。
吕布、孙坚、许褚、于禁、吕蒙都被称为“虎”。称关公、张飞为熊虎。例如《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载:“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除称为“虎臣”外,关、张二人还被当时魏、吴两方称为“万人敌”。
本文作者刘艺为荆州关羽祠设计制作的刘关张桃园结义群雕
魏名臣及重要谋士程昱说:“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无论是从评价次数还是评价的高度,关公都是曹操、孙权各方公认的名将。如果单从评价来判断,关张的评价要超过吕布。之所以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乃是突出刘关张三兄弟同仇敌忾、共赴沙场、生死相随的精神。同时也是为尽快拿下吕布,取得胜利。吕布之所以侥幸逃脱,实在是占了赤兔马的便宜。他之所以还能与刘关张战上几个回合,也是正常的,毕竟吕布也是名将。所谓“熊虎”,即兽中之王,力大无穷。所谓万人之敌,概能敌万人,这些虽有夸张色彩,实是用来表达心中的畏惧和出人超众的体能武艺。虽然《三国演义》称吕布英勇为第一,在《三国志平话》中却言张飞打败吕布,推张飞为勇武超凡,而张飞却亚于关公。
三国专家盛巽昌认为:“据《三国志》三国英雄武艺最高强者,应首推关羽、张飞。”从各种史书、史料评价亦可知,“万人敌”的称号,名震敌国,与他们同时代的其他勇将都是没有的。
汉代以后称赞将领勇武,都用关、张来比喻。例如《晋书•刘遐传》称西晋刘遐每临战阵,“率壮士陷阵摧锋,冀方比之张飞、关羽”。因此,清人赵冀《廿二史札记》卷七《关张之勇》称:可见二公之名,不惟同时之人望而畏之,身后数百年,亦无人不震而惊之。威声所垂,至今不朽,天生神勇,固不虚也。
剔除各种传说,仅史书记载中,表明关公勇武最有说服力的有三个典型细节:
一是斩颜良。颜良为袁绍名将,勇冠绍军。《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载,关公“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挡者,遂解白马之围”。从关公斩颜良可以看出关公在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勇武风采。
二是水淹于禁七军。曹仁在樊城被关公包围,曹操派于禁、庞德等七军于樊城城北驻扎,援助曹仁,关公以名将睿智和超凡胆识,与之抗衡,并巧妙利用汉水,指挥骑、步、水军大兵团作战,一战擒获三万曹军,使称为虎威将军的于禁投降,可谓降龙伏虎;称为立义将军的庞德被杀,可谓立义;称为假节、征南将军的曹仁龟缩于樊城内,可谓败北。在关公得胜巨大政治波冲击下,曹操所置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投降。曹仁、于禁、庞德均为曹操一流战将,骁勇无比,在关公面前都成了败军之将。元胡琦对此高度评价,关公“鸣鼓则曹仁丧胆,扬旗则吕常束手。遂降于禁、诛庞德、掳傅方、执胡修。于是威震中原,莫不响应。
三是刮骨疗毒。《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记载,关公曾经被箭射中,穿透其左臂,后来箭伤处虽然愈合,但每到阴雨天气,骨常疼痛。医者说,箭头有毒,毒素渗入了骨头里,应该割开左臂上的伤口,刮去骨头上的毒素,然后这个病痛才会消除。关公便伸出胳膊,让医者剖肉刮骨。当时关公正请一些将领相对饮食,一边吃喝,手臂上的鲜血一边流淌,接血的盘子都装满了。而关公仍然割肉取酒,像平常一样说笑自然。明祝枝山称“刺人于万众之中,割臂于谈笑之倾,则其绝勇天授,不假言矣!”这充分表现出关公超乎凡人的毅力雄风。
关公威名为三国各方所共识。东吴军队统帅陆逊把关公比作曹操、刘备同重量级人物。明万历著名学者胡应麟发表感慨说:“汉之末,曹操所惮者,备也,不在权也;权所惮者,关羽也,不在操也。”就连《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也公然写明“权内惮羽,外欲以为己功,笺与曹公,乞以讨羽自效。”这些都充分表明关公在晚年的驭军水平和勇武神姿引发的强烈震撼。
二、义薄云天的非凡气概
人之有忠义,犹天地之有元气。作为社会,忠正之气树,社会则和谐;作为人,忠义之气树,则百毒不侵,万古不磨,无愧于天地之间。表现在关公身上的忠义大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君臣之义,对刘备忠无二心
刘备与关公的关系,既有兄弟情手足义,但本质上是君臣之义。无论战事多么惨烈,前景多么暗淡,生活多么困苦,关公对刘备始终追随。元同恕在《关侯庙记》中称关公“操百诱而不动,事备千险而不移。”元胡琦在《汉寿亭侯论辩》中称赞:“宁辞千金之赏,而不肯做背刘之事。”如果说刘、关、张结盟中,刘备有特殊身份、背景、手段,还不如说关公、张飞二人品德高尚。
最典型最具说服力的是假投降曹操,拜书封金辞曹操一段历史,被几千年来人们传为佳话。曹操为笼络关公,传说三天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在生活上对关公的优厚礼遇远远超过刘备。最终关公还是弃曹而去,投奔故主,“横刀拜书去曹公”,显示了“千古凛凛国士风。”曹操不但不加害,反而称赞说:“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能让敌人肯定才是社会和历史肯定的。
关公降曹表现为大智大勇:其一、关公降曹是为保护二位嫂夫人,这是大义的一种表现。宁可自己以身涉险,保护两位嫂夫人的职责不能丢失,是关公尽刘备之忠、行自己之义的风范。其二、表现为生死不惧。到曹操营垒,还敢谈与刘备“誓以共死”,还敢谈“终不留”,这些都要冒巨大生命危险。之所以曹操没杀关公,是关公智谋高曹一筹,与其周旋。从关公给曹操的几封信也可看出,关公用心良苦。关公在给张飞信中,一语破的,“操之诡计百端,非羽智缚,安有今日?”主要是稳住了曹操,完成了保护二位嫂夫人的使命。
元诗人宋元高度赞扬关公为:“一面荆州赤手擎,当时华夏震威名。平生不背刘玄德,独有曹公察此情。”
关公义的核心是心怀天下、知恩补报。感念刘备对他的知遇深情,为救苍生于水火,因此才誓以共死。
曹操对关公也有知遇之恩,在剿灭吕布,拜关公中郎将。攻克下邳,擒关公后,拜为偏将军。斩杀颜良侯拜为汉寿亭侯。即便曹操再有恩于关公,关公也不会跟随他,主要是没有共同的价值取向。曹操追求的是凌驾于朝廷之上,选择时机取而代之。关公追求的是匡辅汉室。刘备集团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集团,关键是这批人人格高尚,以天下为己任,以苍生为念,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为追求的目标,可以忧国忘家,可以血洒疆场,可以视金钱为无物。这批人的“英雄”、“万人敌”、“天下奇才”等评论大都出自政治对手们之口,因此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刘备作为这个集团的领军人物,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史料中称赞刘备人格伟大之处比比皆是。无论是上层,还是百姓,无论是政治对手,还是盟友,众口一词。曹操称刘备为“英雄”,而且认为天下只有两个英雄,一个是刘备,一个是自己。大儒孔融称刘备“忧国忘家者”,袁绍称刘备“弘雅有信义”,周瑜称刘备“天下枭雄”。刘备颠沛几十年,一生中败阵屡屡,几次丢弃妻子、女儿。为给关公报仇,不惜举倾国之力。在临终前,教导诸皇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以服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关公慧眼识君。坦荡磊落,心皦日月。
关公心地善良,杀人出奔和最后被杀都由善良引发。关公亡命奔涿郡,斩杀豪强是因为恶霸强抢少女,出于义愤而打抱不平。大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风范。关公不是因为个人恩怨,维护的是人间正义。敢于冒死罪去救人、报仇,可见青少年时关公便有强烈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
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是关公处理孙权关系时,在陆逊吹捧下,仍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他给陆逊的信中,对两边利益关系分析透彻,对仇视共同敌人给以鼓励肯定,又指出吕蒙西窥的错误,同时说“老夫之言诚如皦日”,表明关公伟大的人格力量。就连与关公为敌的吕蒙也不得不承认关公的优秀品德,“其人长而好学,梗亮有雄气”。这表达和肯定的是关公所具备的光明磊落的英雄之气和豪杰之胆略。
三、不为利禄所动的崇高风范
曹操为实现笼络收买关公,实施了一系列手段。其一,在政治上诱以官,有三次。其中第三次在白马坡斩颜良,曹操表关公为汉寿亭侯。其二,惑以禄。关公初投曹操时,曹操“礼之甚厚”。关公斩颜良后,“重加赏赐”。但关公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
《关公文化大透视》一书总结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很有见地,包括: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关公所言所行,体现和丰富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承。
这就是伟大的关公!(参考田福生著《关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