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0 年前的腊月,有一颗巨星在天边陨落,这是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件,巨星的陨落令许许多多的人为之哀叹,整个地球仿佛突然停止旋转,向这位千古伟人致上最哀痛的追悼!这位千古伟人就是我们尊敬的关公。
事隔1700多年的我,从小未尝为看任何一部戏剧或小说而流泪,但当我第一次看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三国演义》之“关公败走麦城”那段,我突然热泪盈眶,这是第一个令我感动得掉下眼泪的故事!看到关公的众将士们誓死跟随他奋战到底,再艰危也在所不辞,我深深为他们的忠心耿耿激动不已,明知本身性命朝不保夕,仍一心效忠关公,大家均感激多年来关公对他们的照顾,加上一向对关公才德的崇拜,故宁死也不愿离开;尤其当关公要留王甫与周仓将军守麦城,自己亲自领兵继续前往时,王甫周仓依依不舍,恳求关公带他们同去,关公重伤在身,势孤力寡,他们放心不下,离别之情充满伤感!冬雪不停地下着,天气冷得刺骨,让整个惨别之景增添悲戚之感,多年来一起出生入死,共赴战场,今天就要分开,不知会面之期,“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但如今,他们的心已被伤得透了,唉!但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矣。
关公殁后,最痛不欲生的莫过于他的两位结义兄弟刘备与张飞。自从桃园结义以来,三人同心协力,斩荆棘,暴霜露,为匡扶汉室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之间的感情比“管鲍”,“羊左”的感情更深,有福曾共享,有难亦共当,刘关张三兄弟的真挚情谊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以来无与伦比的,如今三已缺一,关公牺牲之讯来得实在太突然,且又是被人加害,身首异处,怎不叫人伤心欲绝?当年桃园义结兄弟时,三人曾立下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如今关公已去,刘备与张飞也随着他的牺牲而“心死”,而崩溃,三兄弟不能在一起策划军事,共图大业,同甘共苦了,外人见之,后人读之,无不感叹,悲怜,何况是刘张呢?我想:单凭“伤心”二字不足以形容他们的心情。
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是蜀汉的主力,是复汉事业的支柱,是最佳拍档,虽地位有君臣之分,但感情却如兄弟,其中赵云与关公更是老友兼挚友,关公的离去,对赵子龙来说是无比的打击,内心是如何的难过不言而喻。而诸葛亮呢?他又何等的悲伤,诸葛军师一向仰慕关公文通武略,才德兼备,尤其自华容道关公义释曹操,为报曹操当年之恩,宁受军令状严格的处分也不忍杀他,反而还释放了孟德等人,这时诸葛亮对关公更倍增敬佩,关公与诸葛亮志同道合,曾一同留守荆州数年,二人感情更日益增进,关公既是诸葛亮的得力助手,也是他的亲密战友,诸葛亮曾称他“超群绝伦”,可见诸葛亮十分赏识他,关公此一殁,诸葛丞相心如刀割,哀愁至极,然,如今有些人竟诬蔑诸葛亮当时借刀杀关公,故意延迟援兵的日期或甚至不派援兵,我认为这种说法太不切实际。
还有关公的家眷当然是伤心得不得了,关公的子女顿时失去了父爱,失去了往日温馨的家庭,换来的是心中无限的痛苦,以及怀着与敌人不共戴天的仇恨,其悲痛真无法承受,令闻者伤心,见者流泪;孙权,吕蒙,陆逊等人暗算陷害忠良,此行为确实令人发指。
关公的壮烈牺牲,除了他的亲人,兄弟,朋友为他痛哭流涕外,还有成千上万的百姓为他的就义感到痛惜,以及许许多多的后人为他的就义而遗憾;为关公的牺牲悲伤的百姓,不仅是蜀汉的百姓,还有北魏,东吴的民众;关公一向以“仁爱”作为待人的准则,他的仁慈并非刻意装出来的,是发自内心,“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骋时不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黎庶百姓无不爱戴他,关公在人民百姓的心目中早已占了无可取代的地位,自从关公壮烈归天后,民间便开始供奉他,很多人把关公画像挂在家中,以祈求合家平安,无灾无祸。
如今,每每忆起关公走麦城的事迹,我总是感慨万分,满怀遗憾,其中更不乏对陷害他的小人的憎恨;我认为:关公,诸葛亮和刘备,是三国的核心人物,关公更是第一主角,《三国演义》到了“走麦城”那一回,即关公悲壮牺牲后,我觉得故事已开始迈入末段,因为没了他,整个故事似乎无再有什么精彩的情节,而当看完《诸葛亮病死五丈原》这回,整部《三国演义》就像是结束了。
若干人认为:把荆州托予关公掌管是蜀国的失策,我完全不同意。此说法简直是贬低了关公的才能以及诸葛亮的眼光。诸葛亮深思熟虑,谨慎行事,重用人才,眼光独到,有“天下军师诸葛亮”之称,若关公非荆州都督一职的最佳人选,孔明又怎会把这重任委托给他?如果有人强硬辩驳“此乃刘备之意,刘备感情用事”,我更不以此话为然,其一,刘备只是重情之人,而非感情用事,两者截然不同,况刘备是仁义之君,大公无私,岂会偏私呢?另一方面,孔明为人率直,一心为蜀汉着想,在国事上,刘备一旦忽略小节,孔明即当提醒之,换句话说,如果关公非最佳人选,那么即使刘备力荐也没用,孔明也不会赞成,由此可证明:掌管荆州一职,关公绝对当之无愧,是众望所归。至于后来失守一事,不可怪咎于关公,实际上是孙权不守诺言,私自与曹操联盟,陆逊,吕蒙以奸诈,卑鄙的手段暗害关公,实在可耻!然,事情已成历史,我们只得叹天意弄人,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
无人能预知将来的社会发展到何等程度,但我十分的肯定:传统美德是永不可灭的,社会一旦丧失了道德,就会变得世风日下,整个世界一片混浊,漆黑无光明。我们在关公身上找到了各种传统美德的结合,以及五常八德的具备,学习关公文化是修养品德的良策,现代有的人对关公的为人作出不切实际的评论,但事实上,关公的品德早在他的时代就得到了很好的确认,封王封帝称圣人,受万民景仰,推崇,这些都是历代给予关公品德无可否认的证明,人们对他的称赞,歌颂是正确的;关公的“忠,孝,仁,义,礼,智,信,勇”是千真万确;有人说:“关公的思想只符合当时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但,试问如果真的如此,那么为何平民百姓,劳动阶级的人们也一样的尊崇他呢?况且现在封建制度已没有了,仍然有很多人敬仰他,不仅中国人,连世界各地的人也都很崇敬他,关公的地位,人品,才能已得到世界的认可,成为了“超时代,超宗教,超民族,超国家”的圣人,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关公的“忠义仁勇诚信”是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世纪,任何一个年代,以及任何一个国家都用得着的,都是必要的。问题在于自己懂得去运用,实践与否?
关公虽然在1790年前已经离开了人间,但他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关公永远活在每个敬仰他的人的心中;最后,值纪念关公就义1790年(公元219年农历腊月初七——公元2009年农历腊月初七),在此让我们向这位伟人致上最诚心的追念,让我们重温关公历史,重温传统美德,学习关公文化,自己修养好的品德,再将其弘扬四方。
为纪念当年关公走麦城的悲壮就义,我作了一首诗,诗句如下:
前不降魏后藐吴,忠义长存只为蜀;
麦城当年最悲壮,英昭日月垂千古。
(李莹蔚 二〇〇九年九月二十六日于越南)
作者简介
李莹蔚,英文名Ly Vinh Hue ,1990年12月8日出身于越南胡志明市,现为越南华侨,就读于胡志明市国立大学所属人文与社会科学大学中国语文系二年级。
李莹蔚自小喜爱中国历史文化,尤其是三国历史,特别是中华关公文化,十分崇拜关公“忠义仁勇诚信”,敬仰他的文武双全,智勇兼备。
李莹蔚在越南胡志明市
作者李莹蔚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