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圣像作品选登之一百二十一
北京刘立波作品:忠义千秋
推荐单位:世界关公文化促进会
世界关公文化网
北京刘立波作品:忠义千秋
我的绘画和关公情缘
走上画画这条路,不能不感谢爷爷的影响。我家在农村世代务农,爷爷只是中国勤劳朴实的农民中极其普通的一位。他不会画画,但在我们的眼里,爷爷肚里盛着讲不完的历史故事,尤其是《三国演义》。
那时村里很少有娱乐活动,演电影、唱大戏、耍猴算是村里的顶级娱乐了,爷爷是个老戏迷,不管什么戏,三里五乡不管哪个村唱戏,爷爷都逢场必到,所以在我的记忆里,爷爷带我看戏的情景尤为深刻。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哇呀呀怪叫的花脸张飞,连同那五颜六色的袍服无一不触动我幼小的神经,令我兴奋不已。兴趣之余,也成为我的绘画题材。绘画工具也很简单,拿个树枝找片干净的地面,自娱自乐一画就是半天。能得到大人们的几句赞美便是莫大的奖赏。
我的绘画之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那时大约才四五岁。
上学时我六岁,书上的插图更是我画画的范本了,我从小不喜欢做作业,作业本都被我变成画册了。再大一点,当时流行的连环画顺理成章的走进我的生活,成为我的至爱,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从那时起,我的理想就是长大了——当画家。
谁能预料童年的一个小小爱好,竟与我缘定今生。在文化课上一向自卑的我,在美术上却是一路过关斩将,在小学、初中、高中的校园美术界更是无人不知。尤其是在学校组织的“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画展”上一举夺魁,并且成为美术老师讲课的范画,更为我坚定了今后要走这条路的信心。
考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最后我还是幸运的考到了北京,四年的求学生涯一晃而过,学生时的雄心壮志、书生意气和残酷的社会现实总显得格格不入,毕业后搞过雕塑,办过高考美术培训班,画过插画,但最终都不是我的理想生活。人生苦短,经不起几番折磨。我深知,青青园中葵,转眼秋节至,时不待我。我最后痛下决心,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路——画工笔古代人物画。当时我这样想:做自己喜欢的事,不管将来成败与否,只要尽力了,白头无悔。
至于画什么题材我早已胸有成竹,因为我是泡在爷爷所讲的《三国演义》的故事里长大的,从小听故事,看连环画,听评书,看电视,长大了看原著,可谓对三国故事最为熟悉,对其中的人物最喜欢最崇敬的莫过关公了。当看到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时,我的心潮澎湃,被关公的忠义所感动;看到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时,我顿时热血沸腾,为关公的勇猛而喝彩;看到单刀赴会、刮骨疗毒、水淹七军时,我为关公的智勇而赞叹;看到走麦城时,我为英雄的遭遇愤不平且黯然神伤。
记得在老家时有人请我画关公的佛龛和庙里的神像,我分文不取,因为我感觉能用自己的专长为乡里和关老爷做点事,心里很是荣耀。所以今天把画的主题材定为关公,实非偶然。
我每当画关公之前,必先净手焚香,以示敬重。我收集了很多关公的圣像资料,揣摩如何能更好地表现出他的气质和神韵。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我的画技在长时间的临摹和思考中逐步进展。我已经画了很多关公的画稿,经过反复修改,当连自己也感到有些满足时,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我的观点。让我对画画又有了更新的认识,并且对我以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
一个偶然的机会,经一个圈里的朋友介绍,我认识了王可伟老师。并且我们的住所仅举足之遥。同时性情中人使我们抛开了年龄的界限一见如故。我为王老师画作的造型、色彩、气势和人物的神韵所震撼,为王老师的经历、毅力和执着的精神所感动。巧的是我们画的题材相近,只是绘画工具不同。更巧的是我们都对关公题材情有独钟。这给我提供了绝好的学习机会。呵呵,何为“无巧不成书”,此皆是也。
我小心翼翼把我的得意画稿捧过去,王老师在夸奖之余,也指出我的缺点。一些在创作上长期困扰的问题瞬间顿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深知“遇高人不能交臂失之”,知道自己的不足便努力去补。后来受王老师影响我又跟他学习油画(当然工笔也没有放弃)。不仅为我以后创作关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拓宽了路子。这怎能不使我想到是不是冥冥之中关老爷在有意助我?
路是坎坷的,我是幸运的,埋头苦耕只为将来厚积薄发。感谢支持我的人,感谢自己的努力,更感激王老师的精心指导。我会沿着这条路默默的一直走下去。 (刘立波 2009.7.16)
附:作者简介:
刘立波 1976年生于河北省隆尧。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艺术系,学士学位。自幼酷爱绘画,深受连环画和古代壁画的影响,擅长工笔古典人物,后受教于著名画家王可伟老师,学习油画,作品曾参加全国性比赛并获奖,现定居北京。
北京画家刘立波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