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名家风采

汪国新 

    最近记者拜访了中国国画大师、诗人汪国新和作家、企业家郑桂兰夫妇,二人几十年的艰苦磨练造就了今天的成就。汪国新是中国画坛少有的全能型画家。国画、油画、版画、诗词、书法,都成一方大家,被画坛前辈华君武先生盛赞为“诗书画俱佳”,尤其以八面威风的关公在画坛独树一帜。也让记者意识得要想成为一代大师,就要有对国画、油画、版画、诗词、书法、服饰、古代人物、理论修养等艺术作全面的要求,基本功决定其艺术道路能走多远。不是“一招鲜,吃遍天”了,作为一个大国的艺术家,无愧于当代,才能有一个高度。这也是汪国新先生真实的写照。



《朋友》被陈列在香港董建华特首厅


30岁以前没有吃过一顿饱饭  


    汪国新出生的1947年,正处在中华民族命运大决战最危险的时刻。抗日战争逃难到宜昌。父亲一口流利英语,一手漂亮颜体楷书,催生汪国新“画家梦想少年作”,命运又偏偏让汪国新九岁丧父。难民之家五个孤儿,不久又“毒日危巢风兼火,白烟黑木无家雀。”房子遭火灾,妹妹贫病而亡,“纸糊篾扎安身窝”的窝棚,又被狂风卷飞,姊妹在暴雨中惊惶无助。13岁的汪国新只好辍学,开始为养家而奔波。这对从小就酷爱美术、文学、音乐,立志要当作家、画家、音乐家的汪国新无疑是个重大打击。至今提起自己的学历,汪国新先生都认真地解释:正经来算,我只读过小学六年级,一年3块钱学费,一共是18块。言语间,辛酸里夹着自豪。因为这18块钱的学费,见证了他50年笔耕不辍,为追求艺术而奋斗不息的艰辛与磨砺。虽然生活艰辛,他也从来没有放弃过磨练画技、书法。



 
关公文化万里行在西藏


    1980年开始,汪国新夫妇除了维持基本的生计之外,把所有收入都花在外出采风,购买纸墨笔砚上。当时他们住在只有几平方米的房子里,下雨时,坐在屋内的床上,可以将脚伸出门外接雨水洗脚。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汪国新只能打着雨伞作画。“我30岁以前甚至没有吃过一顿饱饭。”这就是他们当年生活的写照。

妻子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一个好女人是一所好学校。她是男人事业成功背后的一半力量。而汪国新说:“我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拥有我的妻子,我事业上90%的成功都来自于她。她就是一本我永远也读不完的书。”

  汪国新夫妇30年前的初次相见足以与任何浪漫爱情故事媲美。一次,汪国新在沿湖北清江采风写生时路过长阳,见当地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就在路边支起画架,为前来观看的土家人画像。没过多久,他被当地市场纠查员“抓”到院内。原因是他没有执照在街上画画,可能是空投特务。细问后得知他是宜昌来的画家,就叫来几个贫下中农给汪国新作模特。也是天意,郑桂兰当时所在的文工团就驻扎在隔壁。

  郑桂兰生于土家大户人家,自小聪明伶俐,琴棋书画样样都通。再加上土家姑娘天生就能歌善舞,郑桂兰在长阳县城也是颇有名气的才女。听说大城市来了一个画家,毛主席像画得又象又快,喜爱画画的郑桂兰就想去探个究竟。

  汪国新看见一个美丽的土家姑娘站在面前,并被告知是当地有名的女画家。匆忙中,他伸出沾满油彩的手就要与郑桂兰握手。按土家规矩,女子一旦与男子握手,便是以身相许,何况是一个头次见面的陌生男子。鬼使神差之下,两只手握在了一起,而且握了很久。

  在此后的几天,郑桂兰总是把多买的馒头偷偷塞给还在为贫下中农画像的青年画家。现在从宜昌去长阳只有半天车程。然而30年前,要转车转船再步行,俩人见一次面需要步行几天。中间虽有大河高山阻隔,即便是山洪暴发,路毁桥淹,汪国新每个月都会背上干粮,唱着“踏遍苍山找金花”翻山越岭去与郑桂兰相见。

  天生聪慧的郑桂兰从来就知道她的人生该怎么走。这种智慧被用在汪国新身上时,发生的化学反应足以让人目瞪口呆。早在1980年,郑桂兰便为汪国新制订出了一个庞大的30年发展计划,其中包括要实现汪国新的“狂妄梦想”:50岁时在中国美术馆占一个框,展出他的大作。而这个计划的第一步,便是编绘十集1666幅连环画《长江三部曲》。到后来的《80米水浒长卷》、《红楼梦长卷》、《三国演义长卷》、《长江万里158米工笔长卷》、《240幅三国演义画》、《华夏英杰百画》以及有关孔子、关公作品系列研发等这样大的工程作品,多达上万幅作品。汪国新先生创作的是中国的文化工程,是世界的文化工程。


夫妻双打,成就一片天下


  多年奋斗,郑桂兰为汪国新制定的目标一一实现。其中1988年,40岁的汪国新就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郑桂兰自己的事业也取得相当的成就。她用长江考察获得的素材写成的30多万字长篇小说《长长芭芒路》被美国哈佛大学列入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参考资料。一些编剧和导演也为小说的文字和内容所打动,目前正在筹拍电影。郑桂兰在十年长江考察采风过程中还拍摄了2000多张照片,她将加以整理并以《长江旧迹》发表。应甘肃方面邀请,有近三十人专班为汪国新录制了教学、谈话纪录片,这在书画界尚属首次。应上海市政府邀请,特别为汪国新先生创建了1500多平米的“汪国新大师工作室”。

  汪国新夫妇在事业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并没有停止前行的步伐。第一个建保真库,投入100多万元;第一个回收应酬之作,投入了170多万元;第一个在央视作文化品牌广告;第一个作较大规模的艺术专卖店;并开发衍生艺术产品,形成文化产业链。是市场需要,更是郑桂兰经营理念的体现。在北京琉璃厂、古都西安等地,出现了“北京关公画堂”和“北京孔子画堂”,这就是由郑桂兰创办的汪国新和几位大家的专卖画廊。这么多年,夫妻形成的默契,成就了二人人生路上的成功。有人说:“别人是艰苦创作,汪国新是幸福创作。您有一位能帮您开拓与创作的好夫人。”汪国新和郑桂兰立志将华夏文化推向全世界,不断在欧美及港澳台地区举办“关公文化万里行活动”。2006年,“北京关公画堂”被文化部授予于“中国十家诚信画廊”称号。汪国新被中国质量万里行首推的当代书画保真十大家之一,被中国收藏家协会隆重推出的中国收藏界十大画家之一


现实中时有错位,历史看各就各位


  如今,找汪先生收藏、拍卖求画者自然不在少数。然而他从不作“行活”。对自己不满意的画绝不交给求画者。情绪,感觉不到位时绝不下笔。在激情和灵感交汇时挥豪作画,一气呵成。汪国新一旦下笔,便处在一种忘却自我的状态中。画不做完,饭都不吃。谁叫他吃饭就对谁发脾气。

  对具有典型艺术家作风的汪国新来说,他将全部心魂投入诗画,不是追求个人名利,而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怀,展现国粹的价值。他认为,一个人要创造自己的成功,创造自己的财富,就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才智,抓住有效的时间段,才可能取得一些成就。一个人的最大价值体现绝不是占有多少财富,而是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一个人只要认认真真做事,实实在在为人,他的才华终究会得到历史和社会的承认。这正是汪国新诗中所说的:“现实中时有错位,历史看各就各位”。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汪国新夫妇捐款给希望工程、抗洪救灾、三峡移民、开山修建脱贫致富公路、集资修建画院和环境保护等社会福利事业,回报人民和社会。他们的义举被中华红十字总会授予中华慈善艺术家称号.



汪国新(左)、郑桂兰(左二)在台湾出席关公文化盛会(摄影 朱正明)


汪国新简介:

      现为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委员、农工中央文委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三峡画院院长、北京东方书画研究会长。作品曾多次获文化部、中国美协颁发的大奖,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国家图书馆、毛主席纪念堂收藏;《百马图》长卷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尤以158米绢本国画《长江万里风情图》驰名海内外。

郑桂兰简介

    北京燕山红文化集团董事长、世界关公文化协会副主席.创作《长江三部曲》文学脚本获首届国际连环画节荣誉金杯;文化部、中国美协国家出版署等二等奖、银奖、十佳双优奖.获中日科技论文一等奖.摄制科技电视专题300余部,撰写电视脚本60余万字曾获全国第三届科技电视专题评奖摄、编、导特等奖.长篇小说《长长笆芒路》被宣传部列为重点文艺创作研究项目。致力于关公、孔子文化研究、传播,曾荣获国家环保总局、中国妇联授予的中国妇女环保百佳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