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名家风采

梅 红 

世界关公文化网消息:在青藏高原东部,有个眉山市,这里山川秀美,人杰地灵。

伫立眉山,放眼东望,是秀丽的成都大平原;南部数十公里,乐山大佛已在岷江边端坐1200年;西部,是一山更比一山高的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北方60多公里,就是历史悠久的四川首府成都。

说眉山人杰地灵,一点也不夸张。只提一位千古大文豪,就会让您精神为之一震:这儿是“大江东去”苏东坡的故乡。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梅红出生在眉山。她爸爸是一位军人,受军爸爸的影响,梅红从小对绿色军营充满了向往。古蜀地眉山,人们特喜爱三国戏,梅红的爸爸就是个戏迷,高兴了就会来上一段。



   梅红博士在英国伦敦



   梅红博士在澳门大学演讲关帝文化



    右起:梅红博士、胡小伟先生、朱正明先生在澳门



    梅红博士在马来西亚考察关帝文化 


小时候就爱听三国故事的梅红,最喜欢的就是袁阔成先生讲的评书三国演义。梅红说,“袁老师讲得太精彩了!但每天只能听一集。我常常是听了上集盼着下集。”

本世纪初,梅红在四川大学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2010年在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师从张泽洪先生。在确定研究方向时,老师提出了几个选题,当听到关公时,梅红立刻表示了满满的敬佩,愿意做这个选题。最后和老师一起定选题为《关帝信仰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研究》,这项研究还获得了博士后基金的支持。梅红十分感谢恩师的指导,目前已在CSSCI和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其后期成果将由上海三联出版社出版。

梅红告诉记者,“在我的研究中,得到了北京胡小伟老师,香港吕宗力老师,四川川剧研究所杜建华老师,四川社会科学院的沈伯俊老师,四川省委前宣传部长李致先生,台湾洪淑苓老师,王明珂先生以及大英博物馆的支持,还有我的同门师弟师妹的帮助。特别感谢关氏后裔关志杰先生和《关公网》、《世界关公文化网》的帮助和推动!”

2011年到2012年,梅红远赴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中国传媒中心、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作访问学者。在伦敦,梅红一次去harrow中餐馆,看到菜单上一个菜名是“红脸的关公”,觉得特别亲切,于是萌发了在伦敦寻找关帝的想法。在唐人街阳光超市,她看到了威风凛凛的关帝雕像。在唐人街的很多餐馆,她都看到供奉着关帝。这些发现令她非常兴奋。朋友告诉她,在格拉斯哥,在曼城,在英国的各个城市,有华人的地方,就会供奉关帝。英国华人的主要移民来源是香港和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这些华人把中国的关帝信仰带到了英国。最有意思的是,唐人街的警察局也供奉着关公。

    在大英博物馆,梅红惊奇地发现了关公的踪迹。在“世界各地的神”这个主题下,中国的神有关公,观音,弥勒佛,黄娥。那尊关公是尊座像,威风凛凛,捻着胡须,神态自若。在大英博物馆,她还发现了有关公雕像的玉器,关公年画……在伦敦期间,梅红博士完成了《大英博物馆五幅关帝年画考》,受到海内外关公研究者的普遍赞许。

2012年金秋时节,澳门关帝文化国际研讨会在澳门大学图书馆隆重举行。来自两岸四地的几位主讲嘉宾作了精彩的演讲。其中,留英博士梅红的演讲另辟蹊径,将关公与吕布做了一番有趣的比较,赢得了现场听众的热烈掌声。

今年3月,受马来西亚有关方面邀请,梅红南下马来,对关公信仰进行了全方位考察。梅红告诉记者,“马来西亚关公信仰十分盛行,有华人社区的地方就有关帝庙。从北向南,我们考察朝拜了近10家关帝庙。马来西亚的关帝庙称协天大帝庙,或称关帝庙、关圣坛等。关帝庙由华人移民兴建,这些移民怀着对故土的眷恋,怀揣着关公像来到马来西亚,先是在自家膜拜,后来与周围的乡民共同祭拜,最后大家共同捐资,修建关帝庙。关帝庙不仅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场所,不仅凝聚了华族的共同的民族情感,而且成为华人在异国他乡互帮互助的纽带。”梅红说,今年6月的马来西亚关公文化节上,相关研究成果将会发表。

梅红博士认为,在当前我国文化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背景下,关公文化的传播是一个极具现实价值的研究课题。她说,“在关公文化研究中,我深受关公忠义仁勇信精神的感召。当今中国,价值迷失,关公精神作为一种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更需要大力弘扬。同时,绵延千年之久的关公传播能够启迪我们当下,如何更好地让中华文化在海内外形成持久的影响力。”(特约撰稿:朱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