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金秋,台湾台中圣寿宫朝拜团要来湖北当阳市。圣寿宫总主持张子清先生提前给我发来函件。当时,我已经担任当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台办主任。我为朝拜团做了精心安排。
那天早晨,朝拜团20多人在宾馆登上大巴,从当阳古城缓缓驶向城西的关帝陵。车上,大家齐声唱起《恩主公救世感恩歌》,歌声庄严雄浑,令人肃然起敬。大巴翻越长坂坡,缓缓驶近涵盖着关帝正身的古陵。
台湾台中圣寿宫总主持张子清先生率团赴湖北当阳关陵朝圣(朱正明 摄影)
在关陵山门外,朝拜团成员换上金黄长袍,跨上大红绶带,戴上精美胸花。他们在关陵大殿神龛摆上鲜花水果等祭品。为关帝颂读祝词的时候,我看到,张子清总主持、洪师姑,还有多位已经记不清名姓的台湾朋友,凝望着关帝圣像,两眼噙满泪水。这虔诚的场面,给我巨大的震撼!
从此,我与张子清先生,与洪师姑成了要好的朋友。每年,张总主持都会为我寄来台湾关帝文化的杂志,还有圣寿宫汇编的图文并茂的关公书籍,使我这个还没有到台湾的台办主任,感受到了海峡对岸的朋友们对关帝的一片虔诚。
多年后,湖北省作家协会一位作家采访我,要为《江城名流》撰稿。他听我讲了这段故事,感慨万千,在那长篇通讯里写到:“只有华夏泱泱厚土,方能孕育出亘古传颂的灿烂文明,方能孕育出武圣关帝这样的盖世英雄。传统中华文化仿如一颗苍天大树,它在润泽着万千炎黄子孙,它在荫护着万千海外华人,正是这种气贯长虹、浩然于天地间的深邃文化,方才使得朱正明甘愿为之奉献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