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走遍天涯

032 东山海岛 武圣大殿雄峙东海之滨

2020-03-20


 1991年春天,台湾台中圣寿宫总主持张子清先生给我寄来了一份重要资料,这是台湾著名关帝宫庙主席在大陆第一次召开关帝文化交流会的记录。这次会议的会址,是在台湾海峡的海岛上——福建东山岛。张子清总主持在来信中说,台湾民众很看重东山岛武圣殿,期待我去那里拍摄采风,编入关帝文化专著。

 于是,我有了与东山海岛的缘分。


1 福建东山岛武圣殿,雄峙东海之滨.jpg

福建东山岛武圣殿,雄峙东海之滨


 这年春天,我独自乘绿皮火车,在江西鹰潭转车到福建厦门,再从厦门换乘大巴,来到闽南东山海岛。

 东山县对台部黄振桂部长,是个典型的海岛帅哥,咱们一见面就成了好朋友。当晚,黄部长安排我在海边的台湾渔民接待站住宿。接待站紧挨着海堤。入夜,听着台湾海峡一层层海涛相互追赶的声音,想着明天就要到东山武圣殿朝圣,感觉真好!

 东山岛,位于厦门与汕头之间,漂浮在浩瀚的东海与南海交汇之地。这里有辽阔的海滨风光,有奇异的渔家风俗。最让我感动的是,东山民众对关公的虔诚敬仰之情,称得上中国大陆之最。


2 武圣殿供奉的关圣夫子.JPG

武圣殿供奉的关圣夫子


 早在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奉朝廷之命,赴东山岛建铜山水寨,以防倭寇入侵。为抚慰守城官兵的思乡之情,从三国故地长江岸边远道而来的江夏侯,在铜山城东建起关王庙,“刻像祀之,以护官兵”,揭开了东山人祀奉关公的历史。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东山民众在关王庙旧址兴工扩建,四年后落成纵深40米、宽17米的新殿堂。

 如今,东山岛家家户户的大堂正中,都设有关帝神龛,日日进香祈祷;东山民众遇上婚姻、功名、出海等家事,都爱去关帝庙求签问询;每年正月,东山民众抬起关帝神像,奏乐鸣炮,沿海岸街巷游神,以示“造福民间,消灾避邪”;逢农历五月十三关帝诞辰,东山人自愿捐资,请岛外戏班到关帝庙前搭台唱戏,以示庆祝,届时人山人海,渔歌阵阵,温情融融。丰富多彩的关帝文化风俗,数百年绵延不断,熏陶着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东山人。


3 东山岛武圣殿内的雕饰,颇具海岛风韵.JPG

东山岛武圣殿内的雕饰,颇具海岛风韵


 东山涌动关帝热,除了历史流传的关公文化积淀,还有其地域因素——东山人历来以捕鱼为主业,大小渔船数百艘,日夜出没于惊涛骇浪之间,相互都培养出了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责任感,由此,东山人十分崇尚关公“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的忠义精神。东山是个孤岛,历史上受倭寇侵扰之时,主要靠东山人自发抵御,时常牺牲惨烈,此时,更需要忠义精神来维系东山人的前赴后继。

 东山岛曾是郑成功抗清复明的基地。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对东山仍持蔑视态度,不予注册入籍。相传关公闻讯后,托梦岛上各大姓族长到关帝庙聚会,商议入籍一事。各族长汇聚庙殿,悟得关公托梦缘由,无不稽首感恩,誓作关帝裔孙,立名“关永茂”为东山岛籍户主。至康熙五十六年,东山人终被纳为清朝子民,豁减赋税役。由此,东山人的关帝情结越来越深。为感激关帝恩德,注册之日起,东山岛家家户户悬挂关帝画像,作为祖先奉祀。


4 海峡两岸关帝文化节,东山少女为关帝敬献寿桃.JPG

海峡两岸关帝文化节,东山少女为关帝敬献寿桃


 如今,东山关圣殿仍保存明清遗风,且具浓郁的闽南建筑艺术特色。正殿装饰富丽堂皇,许多雕琢精巧的金灿灿的龙虾等海洋生灵,镶嵌于殿梁门廊,独具海岛韵味。正殿有两尊关公,其中一尊端坐轿中,供喜庆之日沿街巷游神。正中神龛内,关公与周仓并排供奉,这与其它关庙迥然不同。当地传说,南宋末代皇帝赵昺在广东崖山兵败,丞相陆秀夫背负少年皇帝投海后,魂灵附于东山关圣殿周仓身上,周仓得帝王之魂灵,便与关公平起平坐了。

 大殿神龛之上,高悬清咸丰皇帝御匾“万世人极”。殿柱上,有明武英殿大学士、铜山人黄道周手书木刻楹联:

 数定三分扶炎汉平吴削魏辛苦倍常为了一生事业;

 志存一统佐熙明降魔伏虏威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


5 福建东山关帝2016年10月赴台湾巡游,从高雄意诚堂关帝庙起驾.jpg

福建东山关帝2016年10月赴台湾巡游,从高雄意诚堂关帝庙起驾


 早在明清时期,东山关帝的香火就随东山人东渡台湾,东山人还在台湾建起数座关帝庙殿。随着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少台湾朝圣者认东山关帝庙为祖庙,并多次组团赴东山岛朝圣祭祖。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第一次到东山,被海岛的关帝文化风情深深吸引,当即撰写了《中国大陆最著名的五家关帝庙》,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主要媒体登载。这座台湾海峡的袖珍关圣殿,被海峡两岸乃至海内外更多华人关注。

 这些年,我多次赴东山岛,参加海峡两岸关帝文化节,在关公文化论坛演讲世界关帝文化,与东山县政协副主席刘小龙成了好兄弟。小龙与我相约,再到东山时,一起乘渔船出海,看东山兄弟拉网捕鱼,看东海涛头日升日落。刘小龙的故事,已经在本网站“名家风采”栏目推出,这里就不重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