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关帝文化

允好宏论: 荆州的历史文脉

2020-11-27


 

 前不久,某部委的一则通告引起了海内外华人社会的极大关注和担忧;近日来,诸多媒体发出荆州因大“失关公”,会进一步提升海内外关公信仰者的不安情绪,甚至可能会伤害海内外华人社会的情感纽带和思想认同!

 关公,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忠义精神的文化符号,是正气正义的文化象征,是联结海内外华人社会的情感纽带和共同的道德、价值标杆。

 著名学者于右任在关帝庙题联说:“忠义精神,团结了中华儿女;春秋一书,代表着民族精神。”

 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关帝庙,有华人聚居的地方就有关帝庙,有华裔活动的场所就有关公信仰。

 关公,是华人社会的最大公约数,是海内外华人社会共同的精神信仰和道德偶像。


荊州古城少年在關公文化節上表演“關爺爺青龍偃月刀”.jpg

荆州古城少年在关公文化节上表演“关爷爷青龙偃月刀”


 该部门在通告中说荆州关公雕像违反了《荆州古城保护条例》相关规定,这是该部门的行政权力,对此我们无可置喙。

 但该部门接着在通告中说,荆州关公雕像破坏了荆州古城风貌,破坏了荆州历史文脉。这样的说辞就已经完全超越荆州关公雕像是否“违建”的范畴。

 是否破坏荆州古城风貌,这是涉及审美观的问题。这种审美观,应该有谁做出统一标准,恰如其分的认定?是居庙堂之高,不进民间细致调查研究的个别官员?还是十年磨一剑,潜心艺术修养和造诣的艺术大师?还是生于斯长于斯,与荆州关公雕像日夕相伴的荆州人民?答案不言而喻,自然属于后两者,是来自民间的艺术大师跟荆州人民民意相融合的智慧结晶,任何一位从内心尊重“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宪法精神的官员,都会懂得,在做出任何一项决策前,向后两者虚心请教,才能做出于国家有福,于人民有利的正确的决定!才不会引起这么巨大的民间争议和民意反弹!


 然而,这两者尤不足道,最令任何一位有着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海内外华人社会感觉不可接受,无法理解的是,该通告认定荆州关公雕像破坏了荆州历史文脉。

 什么是历史文脉?所谓历史文脉,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精髓及历史渊源,代表着一个城市的风格,城市风貌,城市精神,特别是古圣先贤,对本地人文精神带来的深刻影响力,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价值。从一个城市上来说,所谓历史文脉,就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

 历史文脉,不仅包括那些承载于历史史册中的人物事迹、哲学思想、理论知识,还包括人们口耳相传的优美传说、民间故事,还包括人们约定俗成的民间礼仪礼节、民俗习惯,还包括星罗棋布的历史文化遗址、传说文化遗址,还包括掩埋于地下的已知和未知的文物、古迹和考古发现,它们共同铸就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对荆州关公雕像是否破坏荆州历史文脉,这是涉及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民族观和价值观等关乎国本,关乎民本的大是大非的问题。

 这绝非危言耸听,这是基于:1、历史上的关公在荆州活动轨迹的历史定位问题,2、荆州人民对关公精神一以贯之的信仰和崇拜问题,3、荆州成为海内外关公信仰者朝拜圣地的文化地位问题,4、荆州在发挥台海和平统一,凝聚海内外华人同心的时代价值和意义问题。

 关公与古荆州城的渊源颇深,荆州也是关公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关公信仰形成的摇篮。正是因为这种渊源,荆州关公雕像的任何解读,都会引起海内外华人的极大关注和反响。

 荆州关公雕像是否破坏了荆州历史文脉,应该由谁来评断?最有资格评断荆州关公雕像是延续还是破坏荆州历史文脉的,是自关公镇守荆州开始,至今一千八百多年,所有生活、工作、经商于荆州的全体荆州人民,包括现今生活于荆州的637万荆州人民,只有他们才最有发言权,才最有资格荆州关公雕像是延续还是破坏荆州历史文脉!

 

 那么我们就来梳理一下关公与荆州历史文脉的关联。

 1、关公在荆州的影响力

 关公镇守荆州十年时间,在荆州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活动遗迹、纪念性遗迹和传说性遗迹。

 荆州城又名江陵城,是关公一生事业巅峰的主要活动地。关公镇守荆州期间,当时荆州本有一座旧城,年久凋残,关公遂舍弃之,于其东南邻,更筑新城。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关公北伐襄樊,兴复汉室,荆州为东吴吕蒙袭取。关公还师城下,曰:“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遂引师退去。

 关公在荆州政务治理上,励精图治,善待荆州军民,军政要务秩序井然,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深得荆州百姓爱戴。史书《三国志》说关公“已据荆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胆势益盛”。《三国志》作者陈寿也记录关公“善待卒伍”、“有国士之风”。

 荆州人将关公视为荆州的首任“市长”,更是忠肝义胆、义薄云天的道德楷模,以及爱民如子、为民谋福的官员榜样。

 2、关公崇拜与荆州本土信仰

 关公大义归天后,荆州民间怀念关公,年年为关公扫祭,地方志称“邦人墓祭,岁以为常。”明代湖广按察使《义勇武安王墓记》称:“邑人祠而祀之,创而随废者,不知凡几。”荆州民间对关公的墓祭崇奉,代代相传,从未断绝。

 宋高宗绍兴年间,陈渊在其《默堂集》中记载:“臣尝游荆州,见荆人所以事关羽者,家置一祠,虽父子兄弟室中之语,度非羽之所欲,则必戒以勿言,唯恐关羽之知之也。”由此可见,荆州民间对于关公崇拜达到何等崇敬畏服的程度?

 荆州民间的祀关活动兴盛、对关公忠义诚信的人格魅力和道德精神的推崇加深,使得关公崇拜具有民间道德教化和行为规范等多重功用。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董侹所撰《荆南节度使江陵尹裴公重修玉泉山关庙记》对关公便有“生为英贤,殁为神灵”之称,记载了南朝时关公作为江陵“城隍神”,关公崇拜在平定叛乱中的作用。

 佛教典籍《佛祖统纪·智者传》记录了关公与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者大师的渊源,开了三教共尊关公的先河,推动了关公崇拜由区域性向全国性发展的文化传播。

 现藏于荆州博物馆的泥制红陶关公塑像,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尊关公像,也是说明荆州人对关公崇拜已经跨越1000多年的实物佐证。

  3、关公在荆州的历史文化遗址

 荆州,是关公崇拜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发源地和发祥地。遍布荆州各处的活动遗迹、纪念性遗迹和传说性遗迹,为荆州历史古城风貌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关帝庙、三义街、得胜街、关公点将台、关公洗马池、关公掷甲山等数十处名胜古迹,遍布荆州各处;脍炙人口的关公故事与传说,成为荆州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荆州出土的宋代泥制红陶关公塑像,既是关公崇拜研究中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从考古学的角度印证了古文献的记载,印证了关公崇拜与荆州古城的密切关联。

 历千年而不衰的关公崇拜、关公精神,延续着荆州古城的历史文脉,延续着荆州城市精神,成为荆州凝聚人民力量,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忠义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广泛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推动荆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名片。

 4、关公与荆州民俗文化活动

 关公的真实事迹和人格德行,是荆州人民对关公崇拜、信仰的基础,也是荆州人民群众歌功传颂、百世不衰的根基之所在。由此形成荆州跨越千年、世代相传、不断衍化、深入人心的各类民俗活动和行为习惯,使得关公精神在荆州民间不断得到认可、强化和推崇。

 荆州关帝庙庙会是集祭祀、歌舞、文娱、商贸于一体的地方传统民俗活动。每年正月和农历五月十三,关帝庙都要举行大型庙会,荆州人在这里玩龙灯,划采莲船,骑马射箭,吹喇叭套轿子,把关帝庙内外闹腾得红红火火。具有独特的地方传统艺术风格,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逢年过节,荆州人玩龙灯,耍龙的小伙子们都要先到关帝庙内拜拜关公,再沿古城街巷舞龙。荆州城生产的旅游纪念品,也有以关公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如绣有关公像的丝织手绢,印有关公的精致背包,还有关公画片、小塑像等等。荆州城内的宾馆、商店和许多民宅,多喜欢在大堂供奉关公像。荆州的大人小孩,几乎每人都能讲上几段关公镇守荆州的故事。

 关公的忠义精神,已深深根植于荆楚大地。越来越多的台港澳和海外华人来荆州朝拜关公,进香还愿,聚在荆州关帝庙,用不同的语言赞颂关公的忠义精神,给关公文化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5、关公忠义精神与荆州精神养成

 关公忠义精神品格,与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荆州人民精神、品格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来源。

 荆州城市精神的养成,前有屈原,后有关公。

 被陆游称誉其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的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是地地道道的荆州人。岑参在《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诗中写道:“虏骑无数来,见君不敢当。汉将小卫霍,蜀将凌关张”,将东汉时期的关公、张飞,与西汉时期的大将军卫青、霍去病相类比,体现了荆州人民对关公忠义精神的认同和崇敬。

 南宋大儒庐陵曾三异在《同语录》中认为:“《九歌·国殇》,非关云长之辈,不足当之。所谓‘生为人杰,死为鬼雄’也”。

 关公精神已经与荆州城市精神融为一体,成为荆州历史文脉的一张重要名片。荆州作为关公文化的发祥地,作为关公忠义精神的实践者和传播者,使得荆州日益成为海内外华人关公信仰者的寻根圣地之一。

 

 荆州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履行相关程序,被批“违建”,这的确是不该犯的错误,但这种错误如果不是相关责任人为中饱私囊或贪污腐败而造成的错误,而仅仅是因为这些犯错人基于自身对关公忠义精神的高度认可,基于荆州人民千百年来对关公精神的高度崇拜,基于民心民意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热忱,这种错误无论从发心还是从行为上,都是值得原谅的。

 毫不讳言地说,相比某部委四处批建,一座座规模庞大,栉比鳞次,空置率极高的“鬼城”,荆州巨型关公雕像的存在要合理得多,有意义得多,对荆州人民,海内外华人带来的福祉要更有价值得多。

 为何会这样说?这是因为荆州建如此巨大的关公雕像的确是因大,但绝非贪功,这对于海内外华人的关公信仰稍微有所认知的华人社会来说,都是不难理解的话题。

 关公在中华民众眼里,心里,思想里,潜意识里,无疑都是威武雄壮,伟岸挺拔的英雄形象,这在浩如烟海的史料典籍、碑文记载中,屡屡可见。

 历史以来,关公都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城”,元朝程元卿诗赞道:“将军气作汉长城,此身肯与贼俱生?一时成败风云散,千古精诚日月明。”

 明代长城主要隘口都建有关帝庙,长城戍军尊奉关帝,借以正人心、安军心、鼓士气,“藉其威灵,以倡勇敢”。

 宋元明清以来,中华民族也是屡屡遭到外强入侵,但在关公忠义精神的指引下,无数忠义爱国之士慷慨赴国难,舍身取义,报效祖国,用热血,用信仰,用挚诚,为关公成为中华民族全体人民共同认同的精神长城奠定了基础。

 

 时至今天,在和平时期,关公文化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

 一是民族价值,将关公文化根植于“中国梦”的生动实践,有助于增强中华儿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道德价值,弘扬关公忠义文化,有助于全面提升公民道德建设水平。

 三是经济价值,以关公忠义精神为纽带,有助于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互促共进

 四是社会价值,弘扬关公精神,致敬时代典范,有助于将讲诚信、负责任等精神内核融入自治法治德治全过程,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五是国际价值,以共同的关公信仰为思想凝聚、情感凝聚、道德凝聚,推动关公文化进一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有助于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关公文化所具有的传统道德文化、民族内在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里的共同历史文脉,成为联系两岸同胞和海外华人的精神纽带,成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团结凝聚全球华人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

 荆州关公雕像的命运如何,牵动着海内外华人共同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无论是就地拆毁,还是分割迁移,都将会在华人社会中产生难以想象的伤痕,而这才是更有可能成为破坏中华民族而非仅仅荆州历史文脉的事件!

   作者彭允好,曾就职报社记者、党政宣传部门等。现为关公文化专家学者、《香港商报》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