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关帝文化

关公文化是一种中国精神

2020-12-14

 

 世界关公文化网消息:2020马来西亚国际关公文化节,首次在线上举办国际关公文化论坛。福建泉州通淮关岳庙董事长吴金炎先生发表了题为《关公文化是一种“中国精神”》的演讲,深受海内外观众称道。特将吴金炎董事长的演讲主要内容发表于此——


1 福建泉州通淮关岳庙飞檐临空.jpg

福建泉州通淮关岳庙飞檐临空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是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和精神脉络。
    “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中华民族精神弘扬的一个重要特点。关公的“忠信礼义智勇”,千百年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中国精神”,在世界各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帝信仰,人们“仰之如日月,崇之如雷霆”。关公文化是一种正能量的体现和追求,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的优秀传统文化。

 

2 泉州通淮关岳庙供奉的关圣帝君.jpg

泉州通淮关岳庙供奉的关圣帝君


 关帝精神源自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传统“重人世”, 自古以来,就把有益于国家、社会、人民的杰出人物放在祭祀之列。从伏羲、神农到关帝、妈祖等,由人而神,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崇高精神所在,成为后世典范。被民间尊为“关公”、“关帝”,也是一个“由人而神”的过程。历代朝廷对关公多有褒封,清代奉为“武圣”,与 “文圣”孔子齐名。

 “忠信”、“笃敬”,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基本原则。万世师表孔子认为,忠信是做人的根本,忠就是做事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信就是待人诚恳、坚守承诺、取信于人。只有以这样的准绳来要求自己,才能让自己获取他人的认可,在社会上占有立足之地。人人都能做到忠诚信义,社会就能和谐发展。宋元时期,关公形象逐步“儒家化”。在民间三国话本中,人们在关公原有的“勇武”人格中加入“忠义”成分,进一步扩大了这种影响。随着三国故事的流传,后人将关公推举为集“忠信义勇”于一身的道德楷模,使其成了中国社会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广泛顶礼膜拜的精神偶像。历朝历代的关帝信仰活动长盛不衰,反映出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于人性中正面能量的崇拜与追求。事实证明,关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维系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维护中华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和谐,起了积极的作用。

 

3 泉州通淮关岳庙俯瞰.jpg

泉州通淮关岳庙俯瞰


 关帝精神是贯通古今的正能量

 泉州的关岳民俗信仰代代相传,呼应着当地文化与经济发展,其影响范围和呈现形态都堪称特色,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位于泉州涂门街中段的通淮关岳庙,从五代南唐始建至今,已经存在了一千多年,人气和香火堪称古城之最,是远近善信者的精神支柱。与关帝信仰有关的民俗、习惯也在不经意间融入了百姓的生活,成为泉州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泉州人无论生产经营、做生意、建房置业、就业谋生、出境出国、平安运气、子女升学,甚至生小孩、婚姻问题、患病求医等等,都习惯于去关帝庙里抽签祈福。泉州民众崇拜关公,把他当成地方和家庭的保护神来奉祀,从大的历史上看,官方的大力推崇是主要原因,从地方文化的特质上分析,因为泉州地处东南沿海,开基初期,艰苦创业,尤其需要彼此间互助不弃的“义气”;宋元时期,泉州逐渐成为东南巨镇,是东方第一大港,往来商人都期望事事如意、平安发财,需要公平、诚信的经商环境。历代以来,商人们都把关公作为“财神”崇拜。

 “忠信”可以说是从商者眼中排名靠前的最重要的职业操守之一。成功的商人虽然各有不同的成就,但成长历程中无不包含着相似的因子:诚实守信、一诺千金……这些珍贵而质朴的品德,让他们穿越商海的浮沉之后收获了成功的果实。民间与官方、商人与士人的共同推动,使关帝逐渐成为泉州一带香火鼎盛的保境神灵。据记载,泉州的关帝庙曾多达一百多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通淮关岳庙,泉州乃至远近州郡,纷纷塑其神像,分其炉香,往来朝圣者数不胜数。关帝的盛名及影响早已深入民间,并且远播海内外,尤其是海峡对岸的台湾,许多关帝庙分香庙宇每年都会组织大批信众回祖庭交流参拜。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组成部分,关岳民俗信仰已然成为海内外同胞融通文脉、共叙乡情、交流文化的纽带。

 

4 泉州通淮关岳庙董事长吴金炎先生在线上演讲关帝文化.jpg

泉州通淮关岳庙董事长吴金炎先生在线上演讲关帝文化


 关帝精神是海外华人的重要凝聚力 

 早期人们出海谋生,须乘舟浮海,跨越大洋。在自然科学知识有限,航海技术不发达的年代,随时都有葬身鱼腹的危险,因此只好寄希望于神明庇佑。宋元时代,泉州海外交通繁盛,其时出海之人都有随身携带神像、香火的风俗,借此保佑航程的安全。据传说,当时出海从事贸易的商人,身上总是带着三包香火袋:一包关帝君,一包妈祖,一包保生大帝。类似这种情况,无论是去往港澳台地区的同胞或是出国的华侨都很了解。关帝信仰也是这样在海外逐渐传播开的。

 早期出海谋生的人,大多单枪匹马,赤手空举。他们初到一地,人生地不熟,往会碰到许多困难,他们为了在当地生存下来,并逐渐求得发展,就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奋斗。最初维系海外移民群体的纽带是以血缘、地缘关系,以此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宗亲会和同乡会组织中,也必须有一尊共同信奉的神明来作为大家崇拜的对象,以巩固团结,维护纪律。除了各地人们所信奉的地方神明以外,关帝就是再恰当不过的共同崇拜对象了。因为在异地他乡,必须同心协力,同舟共济,有难同当,有福共享,“忠义”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他们自发地将关帝作为崇拜对象,以此为精神支柱,借以增加凝聚力,维系内部团结,这种出于求得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在会馆中供奉关帝的情形,促进了关帝信仰在海外的进一步传播。


5 马来西亚国际关公文化论坛部分线上主讲嘉宾.jpg

马来西亚国际关公文化论坛部分在线主讲嘉宾


 除了港澳台地区,菲律滨、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国都建有关帝庙。对于早年出国的同胞而言,关帝信仰以及其他来自原乡的神明信仰,对他们精神上的支撑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也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无论做人做事,都应有一个基本原则。古人以事君为忠,随着时代的进步的社会的发展变迁,“关帝精神”也有了新的内涵。从大而言,“忠信笃敬”要做到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从小而言,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尽职尽责,不懈怠、不欺瞒、不偷工减料,忠于自己的良心,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

 总之,关帝精神是一种“中国精神”,是古人经过长期积淀总结出的道德法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细心体会,步步实践。(编审/朱正明  图/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