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德源集团崔玉晶董事长有个显著特点: 干啥事,要么不干,要么干到最好,甚至干到登峰造极。
重建珠穆朗玛关帝庙,我最初的设想,动用100多万人民币,建一个山门,悬挂上藏汉文对照的“珠穆朗玛关帝庙”匾额;建一间砖瓦主殿,供奉泥塑关公和格萨尔王,就圆满了。崔董事长随同杨松主席考察了珠穆朗玛关帝庙遗址,感慨万千,她说:“在世界最高的珠峰脚下,重建世界最高的关帝殿堂,建小了不行,建差了更不行!”从大殿设计、龙柱选择、斗拱飞檐、大门装饰、回廊石雕、圣像制作,她都亲自赴祖国大陆各地精心选料,反复物色工匠。她要把珠穆朗玛关帝殿建成珠峰脚下的世界屋脊地标。
珠穆朗玛关帝庙铜瓦金顶
关帝殿顶部的装饰,特别重要。崔董最先准备仿效北京故宫,用藏族特有的红墻,托起金黄色琉璃瓦,这是皇家建筑特色。不过,坐落在世界屋脊的殿堂,早晚温差太大,冬天大雪覆盖,琉璃瓦能否经得起温差的考验,能否经得起冰雪的覆压,百年之内会不会开裂或脱落……
朱炳仁手工制作的铜关公
必须寻找更好的材料!崔董循着当年乾隆皇帝狩猎的路,来到承德皇家避暑山庄,见到了具有藏传佛教风格的古建筑群,中心殿堂顶部的鎏金铜瓦,使崔董眼前一亮!
这时,青藏高原东部一位活佛介绍,在西湖之滨,有一位朱炳仁大师,是一位铜艺奇人,也许他能解决世界屋脊殿顶装饰的难题。
朱炳仁大师的公子朱军岷制作的义薄云天关公像
大殿土建工程即将结束,崔董邀约文化学者朱正明,来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江南铜屋考察。
西湖之滨,有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雷峰塔,据说是因为白娘子和法海的纠葛而闻名于世,上世纪二十年代轰然倒塌。从民间的“白娘子传奇”,到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这毁了的古雷峰塔,成了杭州西湖的百年隐痛。如今,这座铜骨金身的重建之塔,傲然耸立在西湖南岸的夕照山上。10多年前,雷峰塔竣工落成,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浙江省省长习近平共同为新塔揭匾。新的雷峰塔,拥有古红铜瓦,暗红铜围栏,红铜斗拱,金铜飞檐和黄铜风铃,铜柱疑似楠木,却有上等木材难有的光泽。
崔玉晶女士在杭州考察江南铜屋。右为江南铜屋博物馆馆长朱炳仁,左为金星铜集团总裁俞剑伟
重建这座雷峰铜塔的匠人,就是西湖之滨的朱炳仁。他是清朝同治年间绍兴“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中国铜装饰艺术大师,中国当代熔铜艺术之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南铜屋博物馆馆长。
重建雷峰塔之后,朱炳仁一发而不可收,又用铜艺术铸建了四川峨眉山金顶、湖北大洪山金顶、杭州灵隐铜殿、常州天宁宝塔、广西桂林铜塔、山西大同华严寺地宫…… 上百件标志性的铜建筑,使朱炳仁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之后的杭州G20峰会和厦门金砖会议场馆,也留下了朱炳仁烙下的铜的印记。
在北京大学铜艺术展览现场,朱炳仁(左)向朱正明讲述融铜艺术的故事
朱炳仁出身于浙江绍兴望族。早在120多年前,朱炳仁的曾祖父就创立了“朱府义大铜铺”,虽然出售的是手工制作的铜制酒壶手炉等生活用品,但却精雕细琢,生意极好。到第二代,铜制品已远销京城,成就了“朱府铜艺”的金字招牌。
朱家两代人朱炳仁、朱军岷正在切磋融铜艺术
从铜雕世家走出来的第四代传人朱炳仁,把铜制品运用到了建筑装饰,其作品已获得许多殊荣: 杭州灵隐铜殿,获基尼斯世界记录;无锡灵山百子弥勒,获香港科学艺术金奖;西安大雁塔唐玄奘求法图,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上海金茂大厦铜装饰,获该工程优质奖;APEC会场的百幅铜壁画,获国家发明专利;高47米的桂林中华第一铜塔,创出铜雕建筑历史的三个中国第一;住建部中国装饰协会授予朱炳仁中国铜装饰艺术大师称号;联合国开发署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在香港举行二十一世纪论坛,朱炳仁被授予“中国铜雕王”称号……
西湖之滨的雷峰塔高71.9米,用280吨铜,铸就了钢骨铜身,成为杭州又一标志性建筑
西湖之滨的江南铜屋,是一个铜雕天堂,仿照明清时期江南民居风格,占地3千平米,耗费铜料125吨,地板、门窗、斗拱、藻井、立柱、艺术品全是铜结构。这里每年接待数百万海内外游客,大家无不感叹这奢华的铜艺术世界。在江南铜屋,朱炳仁告诉我们,铜在自然界,一千年才腐蚀一毫米,作为世界屋脊殿堂的殿顶,当之无愧!
四川峨眉山金顶,是峨眉山精华所在,也是保护和恢复世界文化遗产的经典之作
杭州西湖之行,崔董决定请朱炳仁大师为珠穆朗玛关帝庙大殿完成外装修,决定选用朱家的铜瓦、铜檐、铜门、铜窗、铜金顶。这决定,比原先的预算多出了七位数,崔董高兴地说,“值得!” 我说,“如果用铜艺术装修,大殿名称可以改为‘珠穆朗玛关帝金殿’了!”
最后,还要讲讲朱炳仁“熔铜艺术”的故事。朱家铜艺术创作的发现,缘于一次意外事件: 10多年前,一场惊世大火,让高达150多米的世界最高佛塔——常州天宁宝塔,在竣工时遭遇了凤凰涅槃般的洗礼!大火将塔内一、二层木制楼梯烧毁,首层檐瓦全部熔化,所幸塔身筋骨保持完好。
湖北大洪山金顶,2010年4月开建,历时13个月建成
清理现场时,朱炳仁意外发现,高温中融化的铜汁肆意流淌,形成了晶莹的铜珠和姿态万千的融铜结晶!这种自由流畅之美,是人工铸造无法实现的。朱炳仁把这些熔渣结晶视为佛祖恩赐的“舍利”,他开悟般地将“铜珠舍利”运用到自己的铜铸艺术之中,从此在铜雕领域创立了新的艺术门派: 熔铜艺术。
广西桂林铜塔,位于桂林市中心杉湖景区
杭州G20峰会会场铜装饰
朱炳仁融铜艺术作品
传统的铜文化都是高温浇铸,铜只能在模具内成型。而熔铜艺术是让铜在摄氏1200度的高温下融化后,在一定的空间里自由自在地流淌,待冷却成型,再敲打焊接、打磨抛光,最终成为一件姿态万千色彩斑斓的艺术品。这样的创作方式,更能体现艺术家的理念,使作品更富生命力。朱炳仁用天宁宝塔的部分融铜铜渣,结合国画书法及油画多种技法,完成了第一件熔铜作品《阙立》。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这幅熔铜艺术代表作,它在铜壁画艺术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朱炳仁创作的融铜艺术作品
现在,朱炳仁多次应邀,在海内外举办熔铜艺术展览,获得众多大家赞颂。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宗教局长叶小文说,“朱炳仁,梵铜之心,时代巨人。中华民族正在实现的伟大复兴,也应该是一个呼唤巨人,产生巨人的时代。”时任国家文物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吕济民说,“朱炳仁的铜雕艺术精品,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随着时间推移,必将成为极有收藏价值的文物珍品,必将载入我国乃至世界铜雕艺术的史册。”香港著名作家金庸说,“朱炳仁工精技高,有如雷峰。”国学大师文怀沙则称赞朱炳仁是“铜魂铁魄”。韩国产业大学院长吴元铎说,“朱炳仁的铜雕艺术是世界最高的艺术之一”。澳大利亚雕塑学会会长Roger McFarlane说,“朱炳仁的艺术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最伟大作品!”
朱炳仁的融铜艺术作品之一
在许多场合,朱炳仁都爱向人们娓娓讲述铜的前世今生,力图通过传播铜文化,让铜重新回归人们的生活。我们高兴地看到,朱家铜艺术第五代传人朱军岷,已经成为海内外著名的铜艺术大家……
(详见朱正明先生《走遍天涯访关公》专著)
(因春节休假,今日连发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