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台南永福路二段的祀典武庙,因其建庙之早,文物丰富,地位崇尊,被列为台湾24处一级古迹之一。
台南祀典武庙正在举办朝圣大典
武庙历史可追溯到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时。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率师东征,匡复台湾,建承天府署于普罗民遮城。明郑时期永历十九年(公元1665年),郑经在承天府署正南方建关帝庙、佛祖厅,就是现在的武庙。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巡道王效宗发起扩建关帝庙,设正殿、后殿、初拜殿、三川门等,并在正殿新塑关帝圣像为镇殿大帝,初步形成了当今格局。清雍正三年(1725年),敕封关帝三代公爵,武庙特制神牌供奉于后殿,每年春秋及5月三次大祭,后殿定名为三代厅。
祀典武庙山门
珍贵的帝王御匾,在台湾也是屈指可数的。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朝廷加封关公三代封爵,曾祖光昭王,祖裕昌王,父成忠王,咸丰七年颁赐御匾“万世人极”。
祀典武庙为二关帝整面点睛,右一为祀典武庙主委林培火先生
殿堂之上,除了皇家御匾“万世人极”,还有明太祖朱元璋八世孙、宁晋王朱术桂题匾“古今一人”,康熙年间巡道高拱亁献“文武圣人”,乾隆年间台湾知府万绵前献“正气经天”,乾隆年间台湾兵备道杨廷理敬献“大丈夫”,嘉庆年间陆提标徐庆超献“人伦之至”,咸丰元年总兵恒裕所献“至圣至神”等古时匾额,向人们昭示着千百年来官府和民众对关圣帝君的敬仰。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先生敬献的“义范昭垂”金匾,悬挂在正殿之上。
台南祀典武庙主委林培火率团,在湖北荆州关羽祠大殿举行寻根仪式
祀典武庙坐北朝南,是一座纵深式配置的三开间三进两廊闽南式庙宇建筑。第一进祭祀关圣帝君,第二进祭祀关帝三代祖先,第三进供奉观音菩萨和十八罗汉。后殿左右,还有西社、三官厅、月老祠、六合堂及延平诗社。进入祀典武庙,有层层上升之气势,到达正殿,就是最高点。
祀典武庙嘉宾在荆州关羽祠参拜关帝全家福铜铸群像
自有武庙,这里就香火鼎盛。清宣统二年,也就是日本明治四十三年(公元1910年),台南实施都市计划,有意拆除武庙,被台南士绅民众阻拦,当局不得不修改城建规划,将街改道。现在,武庙终日香烟袅袅,是台南乃至台湾信众精神寄托之地。1983年12月,台湾内政部发出公告,指定台南武庙为台湾地区一级古迹,全台湾关帝宫庙唯此一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台湾政府动用新台币6500万,对武庙进行修护,使这片古老的建筑更显金碧辉煌且古韵悠悠。
中国摄影家朱正明向台南祀典武庙何锦荣顾问(左二)赠送关帝群像,右一为台湾企业家何黄秋燕董事长,左一为荆州关羽祠主委刘燕
2016年10月下旬,福建东山岛关帝驻驾祀典武庙,在武庙主任委员林培火、台湾道教关圣帝君弘道协会总会长陈展松等组织下,进行了隆重的台南巡游。各大庙殿组织的狮子龙灯等阵头,分别在祀典武庙山门前向关帝献艺。台南市副市长颜纯左赶到祀典武庙,与信众一起参拜关公。
这年年底,祀典武庙寻根朝圣团来到湖北荆州古城。祀典武庙顾问林炳男先生将祀典武庙的香灰,与荆州关羽祠香灰合炉一处,供奉于大殿之上。林顾问和台湾企业家何锦荣先生、黄秋燕女士、何诗敏先生一行在大殿向关帝敬香认祖时,泪流满面!朝圣寻根团还采集荆州古城卸甲山泥土,带回台湾庙殿供奉。
参加台南关帝大巡游的台南姑娘展示关帝金卡
林炳男激动地说,“祀典武庙以前只是春秋大祭对官府开放两次,1991年才正式对民众开放。多年来,对于祀典武庙的祖源地,一直不清楚,我们曾到福建东山岛寻访,但无功而返。后来,台南大学教授陈纬华、台南古都电台主持人刘采妮、复旦大学王岗副教授等学者,发现了台湾出版的清《江陵县志》;又通过台湾中华关帝弘道协会总会长陈展松、大陆文化学者朱正明、荆州市政协常务副主席罗清洋等,辗转找到明代《荆州府志》,上面详细记载了荆州卸甲山上的关羽祠,才揭开了祀典武庙来龙去脉的神秘面纱。”
何锦荣先生介绍,明嘉靖《荆州府志》等史料记载,当年关公镇守荆州,凯旋归来时,在荆州城南一座山上卸甲并静读《春秋》,此山后被命名为卸甲山,后人在卸甲山建关羽祠以示纪念。其后,关羽祠被侵华日军毁于战火。明末宁靖王的长阳府,就建在荆州古城卸甲山下。后因战乱,宁靖王带着关帝香火从荆州南下,辗转从闽南渡海金门,后来到台南,将荆州王府的关帝在台南府中设坛供奉,这是祀典武庙的初始。寻根朝圣团回到台南不久,召集新闻发布会,台湾《中华日报》2017年6月8日在醒目位置刊登出《祀典武庙寻根,源自荆州非漳州》。
2017年春节期间,荆州关羽祠管委会主任刘燕和她爸爸刘于东一行,专程赴台南回访祭拜,开启了海峡两岸关帝宫庙“寻亲访友”的旅程……
(详见朱正明先生《走遍天涯访关公》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