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关帝文化

山西运城:关夫人胡玥娘娘的故事

2017-11-14


世界关公文化网消息:台湾宜兰县礁溪协天庙明年元月12日将举办“关祖殿与夫人殿晋座大典”暨“关帝、关夫人信仰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笔者作为关帝及关夫人胡玥娘娘家乡人及后裔宗亲代表应邀出席。没有一丝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欣慰,只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因为对关夫人胡玥娘娘深层次的认知不多,关夫人的史料记载,正史、野史难见踪迹。

 

  山西运城关王故里娘娘殿供奉的关夫人

 

   河南洛阳关林娘娘殿供奉的关夫人

 

山西运城关公文化学者孟海生设计制作的关公和关夫人陶瓷像

 


《三国志·关羽传》中仅有:“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寥寥数语,只提示孙权攻取荆州时将关公妻子及家眷作为人质来胁迫。至于妻子家眷何许人也?没有交代。

《三国演义》第十三回中,也记载有关公攻占襄阳后,诸葛谨对孙权说:“某闻云长自到荆州,刘备娶与妻室,先生一子,次生一女……”寥寥几句,一笔带过。

明清时期流行的《全像通俗三国志传》中描述:关公追随刘备行军打仗途中,其子关索前来寻父,索入见关公双膝跪下,垂泪曰:“儿三四岁时,见父不在家,常问于母。母道父亲自杀本处霸豪,逃难江湖……又值家贫,只依外公胡员外抚养长成……特来寻见。”虽然这里交代稍微详细一些,但描写的主人不应是关索,按故事时间和情节来看,应当是关平,并非关索。这一点,关公文化研究会已故常务副会长孟海生先生生前曾撰文予以阐明。

淮剧《关公辞曹》中,却出现了关公妻室为曹月娥的情节。曹月娥原是曹府的使女,被曹操收为义女,许配给关公。但关公与她同床异梦,终后辞曹出走。曹月娥闻讯追赶,恳求同行。关公不允,曹月娥便拔剑自尽。

还有些史料也曾记述过关公与一些女性的情感纠葛。说关公曾经爱上吕布手下秦宜禄的妻子杜氏,当时曹操要攻打吕布,关公提请曹操若把吕布灭了,要把杜氏赐给他,曹操欣然应许。但后来曹操看到该女子美貌非凡,便占为己有,关公“乞娶”未成。又说吕布被打败之后,张飞抓了吕布的爱妾貂蝉送给关公,关公怜惜貂蝉美貌,但顾及女人“红颜祸水”,怕弄得身败名裂,后令其自刎。

史料记载难见踪迹,因而给后人留下了广阔的杜撰虚构和艺术加工的空间。关公夫人的史料欠缺,使得过去有些地方修建关夫人庙,庙门楹联这样写道:“生何时,殁何年,盖弗可考也;夫尽忠,子尽孝,可不谓贤矣。”措词灵活,模棱两可,实在无法确定关夫人的真实身份。

究竟关夫人何许人也?我们在研究历史、尊重现实的研判中,可以明确地讲:关夫人姓胡,名玥(也称胡金蝉、胡金定),河东解州人。

 

 胡玥娘娘的历史存在

 运城常平关帝家庙原为关公故宅,后为关帝祖祠。庙宇兴建于隋代,金代始成庙宇,庙宇沿中轴线上崇宁殿后面便是端庄威严的娘娘殿。大殿内关夫人胡玥娘娘(又称送子娘娘)塑像面颊丰满,慈祥端庄,头戴凤冠,身着霞帔,一身皇后衣着,富有贵族女性之风姿。祭台下塑像为侍女,她们或持帕或握笏恭敬站立,谨而有度,在清代泥塑中可谓上乘佳作。娘娘殿院内东西配殿分别是关平、关兴夫妇殿。河南洛阳关林,也有一座重修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的圣母殿(又称娘娘殿、百病娘娘殿),该殿主供关夫人胡氏以及两侧陪祀的爱子关平、关兴和女儿关银屏塑像。

 解州关帝祖庙内,至今还遗存有奉祀关夫人胡玥家族人的“胡公祠”。胡公祠正殿塑有胡玥娘娘其父胡斌先生塑像,大门口立有胡斌先生嫡系后裔、唐代胡家族人唐振武将军、节度使、工部侍郎胡证先生的纪念碑。胡公祠为唐代胡家族人所建。

 关帝庙宇作为历史遗迹,承载着历史记忆。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既是对庙宇建筑的法律保护,也是对庙宇承载历史记忆的基本认可!

 从碑刻记载来讲,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解州常平村读书人于昌“按梦索骥”,找到了一块村民在浚修关公旧宅古井时,所挖出的刻记着关公祖、父两世的表字、生卒年月以及家庭状况的墓砖,解州州守王朱旦于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依此“一梦一砖”写下了《关侯祖墓碑记》。该碑记载:“侯长娶胡氏,于灵帝光和元年戊午五月十三日生子平。”同时,《汉前将军壮缪侯关圣帝君祖墓碑铭》中也记述:“明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圣帝,英奇雄骏,既受《春秋》《易》,旁通淹贯,以古今事为身任,稍长娶胡氏……”

《关帝志》中有关公“稍长娶妻胡氏,于灵帝光和元年(公元一七八年)五月十三日生子关平”的记述。

《中国关氏宗谱》第二卷圣配胡皇后中载明:“圣祖十七岁,汉灵帝熹平六年(公元177年)配胡氏。生三子一女,长曰平、次曰兴、三曰索,女曰银屏(一作娥)。”

因胡玥娘娘的历史存在,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明神宗万历皇帝追封关夫人胡玥为“九灵懿德武肃英皇后”。

 

胡玥娘娘的艰难生存

当地民间这样传说,关夫人胡玥其父“胡人”,名叫胡斌,也称胡启中、胡守约,为解州一地文化名流,祖居为解州东胡村(现今盐湖区席张乡东胡村)。胡斌先生饱学未仕,开办学堂,教书育人,仅有胡玥一女,十分珍爱,自小授教女儿文、武、理、医、艺等知识,因而胡玥从小就受到了多方面的良好教育。

有一年,关公同村里小伙伴行至风神庙时,忽听一声惨叫,风神庙院前的大树高处树枝劈裂。只见一女孩从树上掉下,关公跑前将女孩接住,得救者正是胡玥。胡先生对关公救助女儿深表谢意,深感这位小生品质高尚,思维敏捷,一时心动,收他为弟子。由于父亲的看重,胡玥对关公则以兄长相待。在读书上,胡玥受到父亲的传授较多,便与关公交流学识。在习武中,胡先生将女儿与关公互作对手,教其二人相互对打、单刀劈腿、单人格斗、徒手夺刀等武打套路。

关公十八岁那年与胡玥大婚。关公与胡玥结婚后,胡玥依汉族大礼,居住于乡下,侍奉公婆,相夫教子,而更多的时间,则发挥自己的医药学识专长,为远近百姓看病。第二年,胡玥生子关平。第三年关公义除恶霸吕熊避难后,胡玥携抱一岁长子关平逃匿中条深山小村庄避难而居。自从胡玥母子住进这个村庄后,村民们平安康泰,连虎狼野兽也未再进村。

由于胡玥手脚勤快,心地善良,从小跟随父亲习学医道,搜集了不少民间验方,因而为了母子生计,她每天不辞劳苦上山采集药材,为百姓们治病疗伤。不管春夏秋冬,风霜雪雨,半夜三更,只要有人请,她都不误时分出诊医病。大部分药物是她自己自采自挖,回来后在家切、炒、熬、焙、煅,再制成膏、丹、丸、散,往往不收分文。同时,她还不断为乡亲们传授中草药习性及治病药方,使当地百姓相继在自家宅院、田间地头种植药材,并将药材炮制后,经过集市交易,带来一定收入。胡玥关爱民众的一举一动,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胡玥娘娘”。

其后,家乡人为纪念“胡玥娘娘”,在其原来藏匿居住过的地方盖起了一座庙,名曰“胡玥娘娘庙”,后来人们就只叫“娘娘庙”,这个村也随之叫“娘娘庙村”了。

很可惜!原有的娘娘庙已毁于日寇败退前。近年来,当地百姓在中条山下解州一地又重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娘娘庙。娘娘庙建筑别致,工艺考究,富丽堂皇。正殿中的胡玥娘娘塑像做工精细,形象逼真,活灵活现。娘娘庙信众游客络绎不绝,香火不断。

 

胡玥娘娘的社会价值

由于胡玥娘娘靠采集药材苦度生涯,义务给百姓治病,且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极受百姓尊敬,因而被誉为健康神、平安神和送子神(也称送子娘娘)。千百年来家乡人凡求子问病、祈求安康,均要请胡玥娘娘指点恩赐。

胡玥娘娘广泛的社会影响,使得解州一地从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开始,都要举行盛大的中草药材交易集会,商贩主要来自河南、陕西,以及青海、内蒙等地。集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药商们,都要拜见解州药材会馆药商大亨“中兴复”,统一到胡玥娘娘庙参加祭拜活动。

据乾隆年间《解州州志》记载: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解州关帝庙建成后,官员们不断前来朝拜祭祀,周围百姓也不断顶礼进香,商店、酒店应运而生,形成了古庙会雏形。五代汉乾元年(公元948年),解县由县升为州府,庙会由州府确定了具体时间,将原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药材交易集会合并于四月初八古庙会。庙会期间,皆因胡玥娘娘被尊拜为神医和赐子之神,招引云贵、两广、江浙、湖鄂、川藏、蒙满、东北等地客商,纷纷云集解州交易药材,使得河东解州与河北安国、安徽亳州、河南辉县百泉成为全国四大药材市场,并且解州古庙会与河南辉县百泉庙会成为我国两个最大的集市庙会。

解州古庙会期间,客商们为了赶庙会,一般都是在正月初五团圆饭一吃便驾车起程,奔赴解州。一时间,豫西粤北的马帮、甘肃内蒙的骆驼、苏杭的绸缎、陕甘的马匹、四川的药材、湖北的竹器、景德镇的瓷器等货物源源不断地涌入解州。解州每年两次庙会时间各规定为一个月,但往往都是过了两个月仍然人流不尽。

解州古庙会的繁荣兴旺,源自于关帝祖庙的广泛影响与胡玥娘娘的存在价值;源自于关公信众的虔诚膜拜与社会经济的日趋繁荣。同时,胡玥娘娘作为关公家族中的主要成员和关公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人们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文/关新刚  图/朱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