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社消息:世界关公文化专家、摄影家朱正明,9月中旬专程赴陕北榆林各地,寻访传播中华关帝文化。
陕北榆林是中国长城重镇,榆林明长城蜿蜒数百公里,现仍存烽火台200多座。素有长城三大奇观的镇北台,就巍巍坐落于榆林市北郊。七十年前,毛泽东在这里吟诵了“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千古诗篇。
由于官方推崇和民间信仰,关帝崇拜随着边兵进驻榆林逐渐兴盛。明弘治五年(1492),榆林首建三义庙。随着榆林古城不断扩建,榆林古城东西南北都建起关帝庙。榆林境内的明长城,沿途36座军事城堡,几乎都建有关庙,而在州县乡村,更是少不了关帝殿堂。据榆林市关公文化研究会最新统计,全市现存大小关帝庙286座。
榆林百姓称关公为老爷,“老爷”一词表达了老百姓对关公的虔诚、尊崇与敬畏。每年春秋两季,各地纷纷举办庙会和物资文化交流,民众以关帝庙为中心,上香许愿,布施抽签,举办展览,期待人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强。
文化学者朱正明(右)向榆林关公文化研究会会长任富福(左)赠送《走遍天下访关圣》专著(杨兵兵摄影)
榆林市关公文化研究会会长任富福(中)在沙沙墩关帝庙与管理人员交流(朱正明摄影)
十三敖包供奉着成吉思汗和关老爷(朱正明摄影)
榆林长城沿线的凤凰山关帝庙(朱正明摄影)
榆林东山关帝庙供奉的关老爷(朱正明摄影)
镇北台下的关帝庙牌坊和关公铜像(朱正明摄影)
朱正明向榆林市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高岖赠送关帝文化专著
榆林市西北20多公里的井克梁村,有一个金克山敖包,关公、成吉思汗同供在这个殿堂,已有100多年历史。这里一年一度的传统庙会,每年吸引数千名蒙汉民众参加。大家在关帝庙前赛马、摔跤、扭秧歌、唱大戏,祭拜英雄,比春节还热闹。榆林市关公文化研究会会长任富福介绍,井克山的十三个敖包,最大的第十三敖包为成吉思汗的大将木华黎墓。十三敖包尽头,就是关帝庙大殿。关公、成吉思汗、木华黎几百年来在金克山被蒙汉民众共同祭拜,这是蒙汉一家亲、民族大团结的象征。
据悉,北京历代帝王庙供奉79位杰出文臣武将牌位,元代唯有木华黎一位。而关公,是历代帝王庙唯一有塑像的英雄。
经朱正明先生与当地政府商议,拟将榆林东山关帝庙与福建东山关帝庙结为友好单位,推进沿海与内地的关帝文化交流发展。
此前,摄影家朱正明曾赴嘉峪关、八达岭、金山岭等长城关隘寻访拍摄关帝文化风情。